立冬已過,天氣漸冷。眼下正是痰濕癥狀多發的季節,不少人咳嗽久治不愈,很有可能與痰濕有關。中醫認為,很多亞健康問題、常見慢性病,都是痰濕造成的,所以有“痰生百病濕生災”的說法。
痰濕是如何形成的?痰濕的不同表現和危害是什么?如何祛除痰濕?這些問題,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《痰濕一去百病消》都可以為你答疑解惑。
作者范怨武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,因經常結合門診經驗和先賢著作,創作大量通俗易懂的中醫科普文章,被讀者稱為“總能把復雜的中醫知識講得通俗易懂”的中醫醫生。本書是他繼《做自己的中醫》后的又一力作,是一部關于痰濕及痰濕治療的“百科全書”,詳細介紹了引起痰濕的環境、情緒、飲食等因素,幫助讀者認識痰濕的致病原理,痰濕在不同臟腑的表現和危害,以及如何有效預防痰濕。
1.一本書讀懂痰濕的方方面面
在本書中,范怨武從生活中的“濕”講起,用盡量通俗的語言和大量形象的比喻,讓“痰濕”這個中醫概念變得容易理解。
痰濕是如何形成的?書中這樣講述:中醫把人體內一切水液統稱為津液。津液來源于飲食,飲食進入人體后,食管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脾這五個器官,任何一個出現問題,影響了飲食正常的消化吸收,津液就會變成濕氣。過了消化吸收關之后,津液的運輸分布主要依靠三焦。中醫上的三焦是上焦、中焦和下焦的合稱,包括胸腔和腹腔中所有臟腑器官,津液在這些器官中不能正常運輸分布,也會產生濕氣。
痰濕的不同表現和危害是什么?書中詳細介紹了每個部位痰濕的癥狀。肺經有痰濕,會引起咳嗽;痰濕堵在心包,會出現胸悶、心煩或心慌;痰濕走到了肝膽,就會脅下痞硬;如果走到脾,會腹痛;長期腹瀉有可能是腸道痰濕;而泌尿系統有結石,多半是痰濕入侵了腎或膀胱。
范醫生還對導致痰濕的原因進行了概括。有人天生就是痰濕體質;有人因為饑飽無常、飲食不潔、嗜涼嗜甘、激烈的情緒波動、過于勞累或過于安逸、煙酒過量、體內淤血等,造成臟腑功能紊亂,形成痰濕。
2.用大量生活化案例貼近讀者
為了讓讀者易于理解,本書用了大量生活中的案例來解釋痰濕的表現、成因、應對方法。
比如,有位女士因為心動過速來就診,范怨武了解后得知,這位女士前一段時間天天吃榴蓮,水果有濕性,加上天氣的熱,就化成了濕熱。濕熱郁在身體里,痰熱擾亂心神,引起心慌、失眠。最后范怨武選擇用溫膽湯(關于本文中提到的所有藥物和藥方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)治愈了這位患者。
范怨武還在書中寫道,濕熱的病機很復雜,不要看到哪兒濕熱就盯著哪兒治,這樣容易被牽著鼻子走。比如有一次,范怨武的妹妹腳上長濕疹,于是他開了專攻下焦濕熱的四妙散。妹妹吃了藥,病情有緩解,但很快就反復。范怨武仔細辨證,想到妹妹經常對著灶火做九蒸九曬芝麻丸,被熏得口干舌燥,還有腰酸的癥狀,這是被火傷了陰氣。腎陰不足導致腎的氣化功能失常,就出現了濕疹。后來范怨武改用了增液湯,妹妹的腎水得到滋養,原來怠工的地方又恢復功能,濕疹也跟著治愈了。
濕熱很多時候夾雜著氣虛、陰虛的情況。范怨武說,作為醫生,一定要用心辨證,找到病癥的根源。
3.書中加入了大量漫畫,生動形象
除了行文通俗易懂、講解深入淺出之外,《痰濕一去百病消》一書還使用了大量漫畫,將中醫知識、理論演示得清晰明了。
比如,在解釋中醫上的“三焦”概念時,書中配上了一張兩室一廳的房間示意圖,將與房間各部分對應的五臟六腑用箭頭一一標明。
圖下面解釋道:人體是一個三焦,它里面住著五臟六腑,而五臟六腑里,則是不計其數的大小“機構”——我們可以把房子理解為一個三焦場所,房子里面有主次臥、廚房、電力系統、下水道……房子的主人對應的就是人體三焦里的心,廚房對應的是脾胃,房間的電力系統對應的是腎,下水道對應的是膀胱。讀者看到圖示可以一目了然,復雜的內容用圖示拆解后變得生動、形象。
書中還有大量有趣的小漫畫,用不同器官的“對話”讓讀者對中醫理論有更直觀的認識。同時,書中對難點章節用思維導圖進行了闡釋,使讀者對知識點理解得更加系統準確。
4.圖書出版后,深受讀者喜愛
《痰濕一去百病消》自今年6月上市以來,深受讀者歡迎,登上當當網暢銷榜。
一位讀者對本書給予高度評價:“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科普書籍。作為一個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南方人,這本書幫助我了解了痰濕的原理、痰濕對身體的危害,也為我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應對痰濕的簡單方法。”另一位讀者對本書的表現形式表示認可:“這本書對‘小白’很友好,親近的語言、形象的畫面,讓中醫變得更容易理解。”
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大眾生活圖書編輯部主任、《痰濕一去百病消》的責任編輯李虎介紹道:“這本書是我們結合目前市場需求,在寫作風格、閱讀習慣、包裝內容等方面做出的一次有益嘗試。希望讀者看過本書之后,可以形成一些中醫思維和邏輯,從中醫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身體,更健康地生活。”